時間 |
地點 |
講題 |
1994.11.22-23 |
澎湖七美 |
語言.人生.鄉土 |
1994.11.22-23 |
澎湖西嶼 |
語言.人生.鄉土 |
1994.11.30 |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
上古複聲母研究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
1995.10.18上午 |
嘉義地區中學教師國語文講 習會,民雄 |
文字與韻律 |
1995.10.18下午 |
嘉義地區中學教師國語文講 習會,民雄 |
方言與共同語 |
1995.11.8 |
嘉義協同中學教師講習活動 |
語言風格與詩歌韻律的賞析 |
1996.6.10 |
嘉義樸子國小教師講習活動 |
中國文字的特性 |
1996.9.3 |
南開大學主樓二樓大教室 |
文學研究的新視點---語言風格學 |
1996.9.4 |
南開大學中文系 |
談談孔子時代的語音 |
1996.9.5 |
天津師大北院演講廳 |
語言知識與文學賞析 |
1996.9.6 |
南開大學主樓 |
台灣當前的語言學研究 |
1996.12.2 |
美國伊利諾大學(外語中心) |
反映在早期佛經中的詞彙現象 |
1996.12.2 |
美國伊利諾大學(大學部) |
談漢語音韻和詞彙的變化 |
1997.5.30 |
布拉格查理大學 |
語言風格學的理論和方法 |
1998.3.10 |
嘉義輔仁中學教師研習 |
漢語語法 |
1998.4.28 |
嘉義輔仁中學教師研習 |
漢語虛詞 |
1999.3.24 |
中興大學 |
語言風格學的理論和方法 |
1999.10.12 |
香光佛學院 |
佛經語言學 |
1999.11.26 |
德明商專 |
健康的語言與人生 |
2000.8.12 |
北京大學 |
語言風格學的理論和方法 |
2000.10.7 |
文化大學華語中心 |
論華語的拼音問題 |
2001.3.17 |
市立臺北師院 |
語言風格學與文學韻律 |
2001.5.24 |
花蓮師院語教系 |
語言風格與唐詩賞析 |
2001.9.7 |
浙江大學古籍所及漢語研究所 |
語言分析在文學作品上的應用 |
2002.5.10 |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系列演講 |
聲韻語言與文學(一) |
2002.5.16 |
布拉格查理大學 |
語言學與佛經研究 |
2002.6.7 |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系列演講 |
聲韻語言與文學(二) |
2002.6.28 |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系列演講 |
聲韻語言與佛經(一) |
2002.7.4 |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系列演講 |
聲韻語言與佛經(二) |
2002.8.29 |
山西大學中文系 |
佛經語言學的觀念和方法 |
2002.9.3 |
武漢大學中文系 |
佛經語言學的觀念和方法 |
2002.9.3 |
華中科技大學 |
近代音研究的方法、現況、與展望 |
2002.9.5 |
武漢大學中文系 |
近代音研究的方法、現況、與展望 |
2002.9.5 |
湖北大學中文系 |
佛經語言學的觀念和方法 |
2002.10.30 |
中山大學 |
佛陀的馬子—論佛經詞匯的研究 |
2003.1.14 |
吳鳳技術學院 |
談聲韻學、語法學在語文教學上的應用 |
2003.2.20 |
逢甲大學 |
文學韻律和語言風格學 |
2003.3.31 |
浙江大學 |
近代音的研究方法 |
2003.4.1 |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所 |
論佛經詞彙的研究 |
2003.4.2 |
復旦大學 |
近代音的研究方法 |
2003.4.4 |
揚州大學 |
論語言風格學 |
2003.5.29 |
中興大學 |
聲韻學與文學賞析 |
2003.10.22 |
德明技術學院 |
國科會中文學門研究計畫申請經驗談 |
2004.1.24—2.1 |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
台灣的校園新詞 |
2004.3.30 |
大葉大學 |
如何提升語文教學」 |
2004.3.31 |
玄奘大學 |
凡人和佛陀對話—漢語詞彙的趣味 |
2004.4.13 |
逢甲大學 |
我們的語言與我們的社會 |
2004.4.19 |
彰化文興高中 |
佛經詞彙的趣味 |
2004.5.10-12 |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
論中古漢語與佛經詞彙 |
2004.5.11上午 |
上海師範大學 |
音韻學與漢文佛典 |
2004.09.02上午 |
山東煙台魯東大學(前煙台師院)文學院 |
語言分析在文學作品上的運用:漢語教學中的韻律分析 |
2004.09.03上午 |
山東煙台魯東大學(前煙台師院)文學院 |
佛典語料在漢語史上的研究意義與價值 |
2004.09.06 下午 |
北京大學中文系 |
論上古漢語的複聲母 |
2004.09.8下午 |
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 |
佛經詞彙的同素異序現象 |
2004.09.10下午 |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 |
台灣的上古音研究 |
2004.09.13上午 |
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 |
論佛經詞彙研究的方法 |
2004.09.13下午 |
南京大學中文系 |
漢文佛典的語言研究 |
2004.09.20上午 |
長沙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 |
佛經詞彙與語言學 |
2005.1.19 |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 |
臺灣地區漢語史研究狀況 |
2005.1.27上午 |
高雄師範大學 |
論上古音的研究和複聲母的擬訂 |
2005.11.09 |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 |
從山門新語和韻籟看清末的幾個語音特點 |
2005.11.10下午 |
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 |
論近代音聲母的演化類型 |
2005.11.12上午 |
北京語言學沙龍「漢聲社」 |
論近代音新生的兩個母音----舌尖母音和「額」母音 |
2005.12.23下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 |
聽聽佛陀說中文—談漢文佛典詞彙的趣味 |
2006.1.11下午 |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
從語言觀點解析古典文學 |
2006.3.11上午 |
市立台北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 |
如何用語言學的方法研究文學作品 |
2006.5.29下午 |
吳鳳技術學院 |
熊貓與貓熊,論漢語詞彙的結構 |
2006.8.28上午 |
西安陝西師範大學(新校區) |
段玉裁與六書音韻表 |
2006.8.30 |
西安陝西師範大學(新校區)長安大講堂 |
語言風格學 |
2006.8.31下午 |
西安陝西師範大學(新校區) |
語言學的方法和論文寫作 |
2006.9.2下午 |
長春吉林大學 |
台灣地區的語言和語言學研究 |
2006.9.3下午 |
長春吉林大學(南校區) |
漢語詞彙學:派生詞 |
2006.9.6下午 |
長春吉林大學 |
語言風格學 |
2006.9.8下午 |
長春吉林大學 |
漢語詞彙學:形態音變」 |
2006.9.9下午 |
長春吉林大學 |
義素分析法和詞義場理論 |
2006.9.14 |
上海師範大學邀請 |
論佛經語言的研究 |
2006.10.16下午 |
北京大學中文系會議廳 |
談語言風格學的觀念和方法 |
2006.10.18上午 |
清華大學 |
談佛經詞彙的研究 |
2006.10.19上午 |
北京大學中文系會議廳 |
上古音聲母 |
2006.10.19下午 |
北京大學中文系會議廳 |
如何運用音韻學的知識賞析文學作品 |
2006.10.23下午 |
北京大學中文系會議廳 |
如何運用詞彙學、語法學的知識賞析文學作品 |
2006.10.26上午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大講堂 |
語言風格學 |
2006.10.26下午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大講堂 |
主持座談會,主講「論漢語音韻學的幾個問題」 |
2006.10.30上午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大講堂 |
語言學與文學 |
2006.11.1下午 |
山東煙台魯東大學 |
語言和文學的交會 |
2006.11.3上午 |
山東煙台魯東大學 |
如何運用音韻學的方法賞析文學 |
2006.11.6晚上 |
南京大學 |
語言風格學 |
2006.11.7晚上 |
南京大學 |
如何運用音韻知識探索文學作品 |
2006.11.10 |
南京師範大學仙林校區 |
台灣的新詞新語 |
2006.11.11上午 |
南京師範大學校本部 |
義素分析法 |
2006.11.12下午 |
福州福建師範大學 |
上古音複聲母 |
2006.11.14下午 |
福州福建師範大學 |
論佛經詞彙的研究 |
2006.11.15下午 |
福州福建師範大學 |
語言與文學 |
2007.1.05下午 |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
語言與文學的交會─談詩歌韻律的研究 |
2007.03.31睌上 |
河南南陽師範學院 |
如何運用音韻學的知識欣賞文學作品 |
2007.04.02上午 |
武漢大學 |
語言學與文學的交會 |
2007.04.02睌上 |
華中科技大學 |
佛經語言的研究方法與台灣的研究現況 |
2007.04.03上午 |
武漢大學 |
佛經詞彙的趣味 |
2007.04.05睌上 |
湖南師大 |
佛經語言的研究方法和台灣的研究概況 |
2007.04.06下午 |
湖南師大 |
文學與語言學的交會 |
2007.04.20 |
淡江大學語獻所 |
歷史上的方言與共同語 |
2007.04.25下午 |
嘉義大學 |
文學與語言學的相會 |
2007.05.08上午 |
北京語言大學 |
台灣的新詞新語 |
2007.05.09上午 |
人民大學 |
文學與語言 |
2007.05.10上午 |
南開大學 |
文學與語言 |
2007.05.11上午 |
南開大學 |
台灣的新詞新語 |
2007.10.17下午 |
彰化師大國文系 |
文學與語言的交會--介紹語言風格學的觀念和方法 |
2007.11.29 |
韓國首爾漢陽大學 |
上古漢語複聲母研究的幾個問題 |
2008.3.15 |
台北教育大學 |
孔子會說國語嗎?───談歷史上的方言和共同語 |
2008.04.09 |
屏東教育大學 |
文學與語言的相會 |
2008.06.02 |
台灣師範大學 |
上古漢語的複聲母與詞頭問題 |
2008.07.03 |
政大華文暑期班作 |
兩岸新詞的衍生和孳乳 |
2008.07.04 |
政大華文暑期班 |
詞彙與文化專題-歷史上的方言與共同語 |
2008.07.25 |
彰化師範大學 |
聽唐詩的交響-由聲韻分析詩歌的音樂性 |
2009.12.23 |
台灣師範大學 |
漢語方言顎化現象研究 |
2009.02.28 |
師大綜合大樓 |
新詞與兩岸詞彙比較 |
2009.03.09 |
雲南玉溪師院 |
台灣新詞與兩岸詞彙比較 |
2009.03.10 |
雲南大學 |
音韻學與唐詩賞析 |
2009.03.11睌上 |
重慶師大 |
古典詩歌的音樂美 |
2009.03.12 |
西南大學 |
台灣新詞與兩岸詞彙比較 |
2009.4.3早上9點 |
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Lomova即席翻譯為捷克文、David擔任主持人。 |
唐詩的韻律 |
2009.4.18下午三點 |
北京大學系列演講。第一次講演 |
古典詩歌的音樂性 |
2009.4.19下午三點 |
北京大學第二次講演,在中文系二樓講堂。 |
晚節漸於詩律細 |
2009.4.22 上午 |
在北大中文系座談,耿振生教授主持。 |
主講聲韻學專題 |
2009.4.22下午四點到六點。 |
到人民大學演講。趙彤教授主持。 |
兩岸新詞的衍生和孳乳 |
2009.4.24早上
|
山西大學的第一場講演,喬全生教授主持,在「國學大講堂」。 |
音韻學與古典詩歌的賞析 |
2009.4.24下午 |
山西大學的第二場講演,郭院長教授主持。在「國學大講堂」。 |
杜甫的韻律風格 |
2009.4.25 下午4點 |
到山西省社科院,文學所和語言所聯合座談。 |
座談會中主講聲韻學專題 |
2009.4.28 2點
|
至上海師大演講。陳五云、徐時儀教授主持。含古籍所、語言所、中文系 |
台灣新詞與兩岸詞彙比較 |
2009.5.22 中午
|
應輔仁大學華語中心邀請,語言學研究所李子瑄教授主持。 |
談兩岸新詞 |
2009.5.26 2至4點 |
應清華大學邀請演講,陳淑芬教授主持。 |
佛經詞彙與義素分析 |
2009.5.27
|
應國北師華文中心邀請演講,柯淑齡教授主持。 |
談漢語詞類的分析 |
2009.8.5
|
應浙江大學邀請至該校演講,方一新教授主持 |
論複聲母問題 |
2009.10.13
|
2點30分 應邀至法鼓佛教學院作專題講演,杜正民副校長教授主持 |
漢文佛典音韻與詞彙數位資源建構問題探討 |
2009.11.23 下午7至9點 |
應邀至成功大學作專題講演。中文系主任陳益源教授主持 |
理性與感性的融合──作品賞析的一條新途徑 |
2009.12.22 下午3至5點 |
應邀至高苑科技大學作專題講演。 |
古典詩歌的音樂性──談語言風格學 |
2010.6.8 下午 |
到中興大學演講,由邱彥遂邀約教授主持。 |
談義素分析法 |
2010.10.5 下午4至6點 |
應邀至中正大學作專題講演,江俊龍教授主持。 |
歷史上的方言與共同語 |
2010.11.2上午8至10點 |
應邀至淡江大學作專題講演,高婉瑜教授主持。 |
佛經語料在漢語史研究上的價值 |
2010.11.13 上午9點 |
應邀至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作專題講演,系主任余崇生教授主持。 |
歷史上的方言與共同語 |
2011.03.15
|
至花蓮東華大學演講,李正芬教授主持 |
聲韻學在文學賞析上的應用 |
2011.04.08
|
至法鼓山演講,並在校慶典禮中接受頒贈名譽教授 |
談佛經語言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
2011.05.03上午10至12點 |
至中央大學演講,廖湘美教授主持 |
晚節漸於詩律細---從聲韻學賞析杜甫詩的韻律 |
2011.05.04下午3點30至4點30 |
至中原大學演講,系主任夏誠華教授主持 |
談漢語知識的古今聯繫及華文教學上的應用 |
2011.05.31下午3至5點 |
至法鼓山演講(惠敏校長教授主持) |
從佛經看漢語雙音化的過渡現象 |
2011.06.01 下午14至15點 |
政大綜合院館12樓台灣研究中心 |
維也納大學講學成果發表 |
2011.06.06下午2點40至5點30 |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馬重奇院長教授主持) |
上古漢語複聲母研究的幾個問題 |
2011.06.06晚上7點30至9點 |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馬重奇院長教授主持) |
兩岸新詞的衍生和孳乳 |
2011.06.13下午4至6點
|
北京語言大學(科研處處長居峰、文學院院長華學誠,國際交流處副處長陳衛恆邀請) |
上古漢語複聲母研究的幾個問題 |
2011.07.04上午9至12點
|
政大華語文中心暑期俄羅斯教師研習,國際大樓五樓 |
兩岸語文差異分析(詞彙) |
2011.07.05上午9至12點 |
政大華語文中心暑期俄羅斯教師研習,國際大樓五樓 |
兩岸語文差異分析(文字、語音)
|
2011.08.17 下午兩點 |
廣州濟南大學珠海校區,為大會特邀演講 |
談聲韻學知識在華文教學上的應用 |
2011.09.27下午
|
高雄大學資管系演講,郭英峰教授主持 |
兩岸詞彙的比較 |
2011.10.18.下午 |
武漢大學國學院 (于亭院長教授主持) |
國學與聲韻學研究 |
2011.10.19上午 |
武漢大學文學院 (盧烈紅院長教授主持) |
兩岸詞彙比較 |
2011年12月6日(二) 4:00~6:00,地點:文144 |
國立中正大學專題演講 (嘉義) (毛文芳教授主持) |
邁向全球化---拓展21世紀中文系的國際視野
|
2011.12.26 八點至會場
|
雲南民族大學 |
東漢安世高譯經的同形異義詞 |
2012.03.05 上午8:10~10:00
|
輔仁大學傳播學院演講 【地點】國璽樓一樓國際會議廳MD152(劉雅芬教授主持) |
心動不如行動──談語意與傳播
|
2012.04.01
|
長春 吉林大學2012.3.31至4.3 文學院10樓會議(吳振武、徐正考教授主持) |
台灣地區的新詞發展和兩岸詞彙比較 |
2012.04.05 下午兩點
|
濟南 山東大學2012.4.3至4.6(山東大學漢語言文字所所長張樹錚教授主持) |
台灣地區的方言和語言 |
2012.04.07
|
西安 陝西師範大學2012.4.6至4.10(胡安順、邢向東教授主持) |
百年來的複聲母研究---理論和方法 |
2012.04.09
|
西安 西北大學(沈文君教授,院長張弘(普慧居士) 教授主持) |
1.佛經語言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2.百年來的複聲母研究---理論和方法 |
2012.04.17 早上十點 |
到國北師專題演講,由周美慧教授主持 |
新詞與兩岸詞彙 |
2012.04.22下午 |
長沙「第八屆中古漢語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會演講 |
台灣及境外學者對中古重紐研究的評述 |
2012.05.14 |
上午在板橋新北市政府,由人事處徐先生主持。 |
歷史上的方言和共同語 |
2012.05.17
|
下午到中興大學,由邱彥遂教授主持。 |
百年來的複聲母 |
2012.05.28 |
師大演講,由吳聖雄教授主持。 |
百年來的複聲母 |
2012.07.23
|
第十屆全國語言學暑期高級講習班,復旦大學 |
論上古複聲母研究的方法 |
2012.10.19下午 |
中興大學演講,對象為博士班學生 |
新詞與兩岸詞彙 |
2012.11.10下午 |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演講,由聲韻學會主辦一日型演講 |
明代語音的發展與演化 |
2012.12.4上午 |
淡江大學演講,對象為博士生,系主任殷善培教授接待 |
聲韻學在華文教學上的應用 |
2013.3.5 |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所及中央民族大學專題講演,由周慶生教授主持 |
台灣的語言與方言概況及近年來校園新詞的變化 |
2013.3.6 |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專題講演,趙彤教授主持 |
台灣的語言與方言概況及形成之歷史 |
2013.3.7 |
北京清華大學專題講演,教授主持人蔣紹愚教授、中文系主任張美蘭教授 |
台灣新詞的發展和兩岸詞彙的比較 |
2013.3.11 |
北京師範大學專題講演,刁晏斌教授主持 |
台灣的語言與方言概況及形成之歷史 |
2013.4.16 |
福建師範大學專題講座,福州 |
兩岸詞彙比較的兩個方向和三個層面 |
2013.06.04早上 |
由莊雅州教授主持到元智大學講演 |
歷史上的方言與共同語 |
2013.6.25 10:30-12:30 |
韓國漢陽大學演講,由嚴翼相教授主持 |
論漢語14至17世紀的語音演化
|
2013.08.27 |
貴州師大作一場專題講演,在文學院四樓,文學院院長史光輝邀請 |
杜甫詩的韻律欣賞 |
2013.11.07八點半
|
晚餐後到福建師大作專題講演,馬重奇教授主持 |
從音韻學賞析杜詩的韻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