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香港演講2016g22.png竺家寧個人檔案2018

國立政治大學教授退休(2004-2016)

國立政治大學特聘教授(2012-2014)

出生:  1946

教育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台灣),中文所,獲[國家文學博士]學位

工作簡歷

台灣資歷

中正大學中文系主任暨中文所所長(2000-2003)

中國聲韻學會理事長(2008-2012)

法鼓人文學院榮譽教授、

國立聯合大學講座教授2013

 

大陸資歷

人民大學音韻學講座20142018、南開大學2001榮譽客座教授、北京大學2006講座、北大2004榮譽研究員、2004山西大學榮譽客座教授、(大陸)中國語言學會2001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中國語言學年鑑》2003編委、湖南師大《古漢語研究》編委、北師大《勵耘學刊》編委、大陸「詩經學會」名譽會員、南京大學漢語史研究所學術顧問2016、陝西師大特聘研究員2018

歐美日韓資歷

布拉格查理大學199720022009講座、1996美國伊利諾大學(外語中心) 講座、法國波爾多大學1997講座、2004日本大東文化大學講座、2007年韓國首爾漢陽大學講座。

韓國檀國大學(Dankook University, Korea)客座教授(1982-83)

巴黎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EHESS 1996-97)訪問學者,

維也納大學漢學系客座教授(Universität Wien 2011)

美國IACL理事(member of Executive Bo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005-2007, U.S.A.)。

韓國「國語教育學會」(국어교육학회Korean Language Education Society) 2007「海外學術委員」

著作狀況

著有《四聲等子音系蠡測》等專書二十多部。所著《古今韻會舉要的語音系統》一書,日本駒澤大學譯為日文本發行,1990.07列入其《外國語部研究紀要第19號第二分冊》。1991完成《聲韻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發行,並定為「部編大學用書」,經教育部審查,獲頒發「學術類佳作獎」。

北京《中國語文》收入竺家寧論文三篇。在歐美日韓重要學術期刊發表五篇,在台灣核心期刊發表一百多篇學術論文。(參考下列著作目錄)

獲頒獎項

1994年獲選為中正大學第一位「傑出學術研究獎」(證書編號001)。2012年當選「資深優良教師」由政大頒獎。2012獲「教學40年資深優良教師」。

20045月獲選入「中國語言學會」評選之《中國現代語言學家傳略》(共收入百年來318位學者)

中國語言文字學大辭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 收入[竺家寧]詞條。2007年。

境外講學

前後在國外及大陸講學100多次。包含美國伊利諾大學、捷克布拉格查里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福建師大、廈門大學、雲南大學等。

曾主講聲韻學、訓詁學、語音學、漢語語言學、詞彙學、漢語語法、佛經語言、語言風格學等課程。

已故之國學大師嚴學宭先生曾撰文稱道竺家寧的古音構擬,認為建立了嚴格的構擬原則。並稱道竺家寧是「著述最豐的音韻學家」(嚴學宭《古漢語複聲母論文集》序,1998.03《古漢語複聲母論文集》,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現任其他學術職務:

台灣

中國聲韻學會監事、中國訓詁學會理事。中國文字學會理事、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監事World Chinese Language Association

歐美等地

國際中國語言學會會員(美國IACL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Linguistics 、國際華語教學學會會員(美國CLTA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歐洲漢語學會會員EACL(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Linguistics)、新加坡新躍人文叢書編委。

竺家寧  Chu Chia Ning   主要著作目錄

一、學術期刊論文

197305,《顏氏家訓音辭篇》的幾個語音現象,《德明學報》第一期,161-169,臺北

197403,漢語音變的特殊類型,《學粹》第16卷第1期,21-24,臺北

197906,《釋名》複聲母研究/譯,《中國學術年刊》第3期,59-83,臺北

198007,《九經直音》聲調研究,《淡江學報》第17期,1-19,臺北

198101,《九經直音》知照系聲母的演變,《東方雜誌》第147(商務印書館)25-28,臺北

198212,近代漢語零聲母的形成,《中語中文學》第四輯,125-133,韓國漢城

198305,論《皇極經世聲音唱和圖》之韻母系統,《淡江學報》第20期,297-307,臺北

198307,上古漢語帶喉塞音的複聲母,《檀國大學論文集》,57-79,韓國漢城

198406,上古漢語帶舌尖塞音的複聲母,《中國學術年刊》第6期,59-80,臺北

198503,宋代語音的類化現象,《淡江學報》第22期,57-65,臺北

198604,蒲立本複聲母學說評述,《淡江學報》第24期,177-184,臺北

198606,《韻會》陰聲韻音系擬測,《中華學苑》第33(政大)1-44,臺北

198606,《古今韻會舉要》入聲類字母韻研究,《中國學術年刊》第8(台師大)91-123,臺北

198606,《古今韻會舉要》陰聲類字母韻研究,《人文學報》第11(輔仁大學)31-50,臺北

198611,跟語言大師說話---訪李方桂先生,《國文天地》第18期,6-9,臺北

198701,《韻會》聲母研究,《淡江學報》第25期,239-255,臺北

198701,《韻會》陽聲類字母韻研究,《淡江學報》第25期,215-237,臺北

198706,評劉又辛〈複輔音說質疑〉兼論嚴學宭的複聲母系統,《師大國文學報》 16期,67-82,臺北

198712,《韻會》重紐現象研究,《漢學研究》第52期,311-327,臺北

198902,論殊聲別義,《淡江學報》第27期,195-206,臺北

199003,白保羅複聲母學說評述,《中國學術年刊》第11期,243-258,臺北

199009,上古漢語帶舌尖流音的複聲母,《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第一卷第一期,人文分冊,27-53,嘉義,

199012,詩經「思服」的詞彙結構,《人文學報》第14期,1-11,臺北

199101,宋代入聲的喉塞音韻尾,《淡江學報》第30期,35-50,臺北

199104,反映在漢語裏的漢藏語s-複聲母/譯,《中國學術年刊》第12期, 379-392,臺北

199105,近代音史上的舌尖韻母,《聲韻論叢》第三輯205-223,學生書局,臺北

199110,自然科學與社會心理──論詞彙形成的因素,《語文建設通訊》,第34 期,20-21,香港,

199110,上古音裡的心母字,《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第二卷第一期,23-40,嘉義,又收入《台灣學者漢語研究文集--音韻篇》p103-124,天津人民出版社,曹逢甫西楨光正編,1997,天津,

199112,佛教傳入與等韻圖的興起,《國際佛學研究年刊》,創刊號,251-263 國際佛學研究中心編印,臺北

199112,語料上雙聲疊韻和音近的區分,《紀念王力先生九十誕辰論文集》, 151-159,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203,漢語與變換律語法,《淡江大學中文學報》,創刊號,76-101,臺北

199205,《說文》音訓所反映的帶l複聲母,《聲韻論叢》第四輯,43-70 學生書局,臺北

199209,論漢字拉丁化,《中國語文通訊》第22期,11-14,香港

199210,清代語料中的ㄜ韻母,《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第三卷第一期,97-119,嘉義

199301,台灣四十年來的音韻學研究,《中國語文》第232期,23-32,北京,

199310,宋元韻圖入聲分配及其音系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第四卷第一期, 人文分冊1-36,嘉義,

199312,中國語言學論文集序,《中國語言學論文集》1-2,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研 究所語言學專題研究室主編,臺北

199401,論先秦詞彙「不亦」,「亦不」,《訓詁論叢》第一輯,55-64,文史哲出版社, 臺北

199405,上古漢語帶舌頭音的複聲母,《聲韻論叢》第一輯,1-24,學生書局,臺北

199405,評劉又辛〈複輔音說質疑〉兼論嚴學宭的複聲母系統,《聲韻論叢》第一 輯,37-60,學生書局,臺北

199405,宋代入聲的喉塞音韻尾,《聲韻論叢》第二輯,1-24,學生書局,臺北

199410,論漢語詞義變遷中義位之轉化與補位,《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第五卷 第一期,人文分冊1-18,嘉義

199505,古漢語詞義變遷中的義位填補現象,《漢語言文化論叢》80-89,人民出版社,北京

199506,論兩岸詞彙的比較和詞典的編纂,《中國術語網通訊》1995年第二期(總第七期)2-7,北京

199507,試論重紐的語音,《中國語文》1995年第四期(總第二四七期)298- 305,北京

199510,論擬聲詞聲音結構中的邊音成分,《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第6卷第1期, 人文分冊1-13,嘉義

199511,「兩岸語文問題比較研究」計劃簡介,《語文建設》40-41199511期, 北京,

199612,早期漢語中「於是」的語法功能,《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第7卷第1期, 人文分冊1-15,嘉義

199704,重紐為古音殘留說,《聲韻論叢》第六輯,學生書局出版,285-302,台北

199704,先秦詞彙「於是」分析,《訓詁論叢》第二輯,309-316,文史哲出版社,台北

199705,西晉佛經中「仁」字的詞義與第二人稱研究,《訓詁論叢》第三輯,文史哲出版社,台北

199712,西晉佛經並列詞之內部次序與聲調的關係,《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創刊號,41-70,嘉義

199712,早期佛經詞彙之動補結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第8卷第1期, 人文分冊1-20,嘉義

199803 明代口語中的「打」前綴,《中國學術年刊》第19期,599-624,臺北

199812 佛經同形義異詞舉隅,《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第九卷第一期,人文分冊1-34,嘉義

199903 西晉佛經詞彙之並列結構,《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二期,87-114,嘉義

199909,論佛經「哀」字的詞義,《訓詁論叢》第四輯,115-130,文史哲出版社,台北

199912 早期佛經動賓結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第十卷第一期, 人文分冊1-38,嘉義

200009,西晉佛經中表假設的幾個複詞,《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三期,45-58,嘉義

200012 論近代音研究的方法、現況與展望,《漢學研究》第十八卷特刊台灣語言學的創造力專號(總號第三十六號),175-198,漢學研究中心,臺北

200107,西晉佛經中表假設的幾個複詞,《古漢語語法論文集》289-296,高等社會科學院(EHESS),Collection des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6,《Collected essays in Chinese grammar》,edited by Redouane DJAMOURICentre de Recherches Linguistiques sur l’Asie Orientale Paris

200202 1994-1997年台灣地區中國語言學研究與教學綜述,《中國語言學年鑑》,上冊第485571頁,語文出版社,北京

200303,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普門學報》第十四期,佛光山文教基金會,高雄

200305,語言風格學之觀念與方法,《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七卷第三期,揚州,江蘇

200312,論佛經中的「都盧皆」和「悉都盧」,《文與哲》第三期,中山大學中文系,高雄

200401 《韻籟》聲母演變的類化現象,《音韻論叢》480-498頁,中國音韻學會編,齊魯書社出版。山東,濟南

200406,晉代佛經和《搜神記》中的「來/去」──從構詞看當時的語言規律,《政大中文學報》第一期,一至四十八頁,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200410 《韻籟》聲母演變的類化現象,《語言學論叢》第29輯,129-144頁,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編,商務印書館出版,北京

20050315 中古佛經的「所」字構詞,《古漢語研究》2005年第一期(總第六六期)68- 73,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湖南師大主編,長沙

20050710 中古漢語的「兒」後綴,《中國語文》2005年第四期(總第三0七期)346- 354,北京

200606 佛經中「嚴」字的構詞與詞義,《文與哲》第八期,127-156,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高雄

200610,台灣地區語言研究與教學綜述,《中國語言學年鑑》1999-200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中國語言學年鑑》編委會編,615-625,商務印書館,北京

2008.02,上古漢語複聲母研究的幾個問題,《中國語言與文化研究系列1-中國北方方言與文化》,嚴翼相、梁世旭主編,韓國文化社,韓國首爾

2008.12,近年來台灣新詞與發展之特色──論「子」後綴,《海峽兩岸語言與語言生活研究》,周荐、董琨主編,商務印書館,香港

2009.05,兩岸新詞比較研究,《海峽兩岸現代漢語研究》,李雄溪等主編,文化教育出版社,香港

2009.12,聽唐詩的交響由聲韻分析詩歌的音樂性,《聲韻論叢》第16輯,頁25-46,台灣學生書局,臺北。

2010.05,《大唐西域記》玄奘新譯的音韻特色一千年前音譯觀念的兩條路線,《普門學報》57,頁33-43普門學報社出版,佛光山,高雄

2010.06,音韻學在文學上的應用,《中國音韻學》271-287,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編,江西人民出版社,南昌

2010.12,台灣新詞的「~族」後綴,漢語研究與漢語教學,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011.06,從佛經看漢語雙音化的過渡現象,《中正大學學術年刊》2011第一期,總第17期,頁27-52。嘉義。

2011.12,三國時代支謙詞彙的時空特色,《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11第二期,總第十八期,頁127-164,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嘉義。

2011.12,近代音史上的舌尖韻母,《漢聲》,259-270頁,中國文史出版社,北京

2011.12,清代史料中的ㄜ韻母,《漢聲》,271-292頁,中國文史出版社,北京

2012.04,從語言風格學看李白詩的賞析,《亞非文集》Volume XVI, Issue 1,頁111-130University of Ljubljana, Faculty of ArtsSlovenia

2012.07,論上古音與詩經的無韻詩,《語言研究》第32卷第3(總第88)59-64頁華中科技大學語言所,武漢。

2012.08 從聲韻學賞析杜甫詩的韻律,《聲韻論叢》第17輯,頁31-53,台灣學生書局,臺北。

2013.07,談詹伯慧先生對台灣學術界的影響,《南方語言學》第五輯,p14-20,暨南大學,廣州

2013.10,台灣校園新詞語(2012),《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3)317-321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北京

2014.04 台灣的語言與方言及其形成之歷史,勵耘學刊》語言卷2013第二期,總第18期,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苑出版社,北京

2014.07  近年來台灣校園新詞語的發展變化,中國社會語言學2013年第一期,總第20期,p1-15,商務印書館,北京

2015.01  論兩岸同形詞的色彩意義,《語言規劃學研究》第一期(半年刊)57-66,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北京

2015.05  從音韻學角度看唐詩的聲母韻律,《語言歷史論叢》第八輯,p37-52,四川師範大學漢語研究所主編,巴蜀書社出版,成都

2015.06  論上古歌謠的韻律問題-詩經聲母的和諧現象,p1-18,《新國學》第十一卷,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成都

2015.10   論兩岸同形詞的色彩意義,《語言規劃學研究》,57-66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015. 12  玄應和慧琳音義濁音清化與來母接觸的問題,《佛經音義研究》1-13,第九屆漢文佛典語言會暨第三屆佛經音義研究研討會論文集(2015.08.25-27北海道大學,札幌),徐時儀等編,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

2015.12  論佛經語言研究的「以經證經」,《興大中文學報》第38期,p169-200,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台中

2016.06  從支謙譯經語言論三國時代複音節的動詞變化,《圓光佛學學報》第27期,p1-30,圓光佛學研究所,桃園中壢

2016.08   論漢語14 17 世紀的語音發展與特色--臺灣的研究成果述評,《中國語言學報》「語言演化與漢語變化」專號,JCL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Monograph Series Number 26Language Evolution and Changes in Chinese, p55-77

2017.03   音韻學與對外漢語教學,《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35-146,澳門理工學院,周荐、董琨、亢世勇主編,澳門

2017.12   百年來的複聲母研究---理論和方法,漢語史與漢藏語研究第二輯,1-21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

2018.06   複聲母研究的方法和基本原則,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21輯,4-15頁,商務印書館,北京

2018.10  論詞彙學體系的建立,澳門語言文化研究2017,李向玉主編,212-220頁,澳門理工學院出版

2018.11.01  認識漢字的入門階梯:新著《說文部首段注疏義》評述,國文天地第34卷第六期,100-102頁,台北

 

二、專書著作

197206,《四聲等子音系蠡測》,(碩士論文,收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十七號,53-178197306)125頁,臺北2013.03又收入《中國語言文字研究輯刊》四編,第十四冊,花木蘭文化出版社,台北

198011,《九經直音韻母研究》,文史哲出版社,216頁,臺北

198107,《古漢語複聲母研究》,(博士論文)760頁,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臺北

198607,《古今韻會舉要的語音系統》,學生書局,197頁,臺北(199007日本駒澤大學譯為日文本發行,列入其《外國語部研究紀要第19號第二分冊》,譯者:木村晟,松本丁俊)

198710,《古音之旅》,國文天地雜誌社,208頁,臺北(198905發行第二版,更換封面,198912發行第三版) 2017.01修訂再版,版面改為橫式。204

198907,《古音學入門》,(合著:林慶勳),學生書局,240頁,發行1000本,臺北 (199010發行第二版,1500本,1993年發行第三版,1500)

198910,《語言學辭典》,(合著:陳新雄,姚榮松,羅肇錦,孔仲溫,吳聖雄 ),三民書局,429頁,臺北

199107,《聲韻學》,國立編譯館,部編大學用書,五南圖書公司印行,770頁,臺北

199408,《近代音論集》,學生書局,269頁,臺北

199509,《文字學》,(合著:林慶勳,孔仲溫),國立空中大學出版部,646頁,臺北

199510,《音韻探索》,學生書局,326頁,臺北

199510,《兩岸翻譯用語比較研究》,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執行單位:中正大學,224頁,臺北

199607,《早期佛經詞彙研究:西晉佛經詞彙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執行單位:中正大學,174頁,臺北

199701,《大陸用語檢索手冊》,(合編:黃沛榮,姚榮松,曾榮汾),行政院陸委會發行,540頁,臺北

199803,《中國的語言和文字》,中山文庫,台灣書店印行244頁,臺北

199803《古漢語複聲母論文集》,(合編:趙秉璇),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434頁,北京

199808,《早期佛經詞彙研究:三國佛經詞彙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執行單位:中正大學,122頁,臺北

199908,《早期佛經詞彙研究:東漢佛經詞彙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執行單位:中正大學,182頁,臺北

199910,《漢語詞彙學》, 五南圖書公司印行,514頁,臺北

199912,《台北閩南話音檔》,上海教育出版社,現代漢語方言音庫, 187頁,上海

200008,《當前近代音研究之分析與比較》,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執行單位:中正大學,244頁,臺北

200103,《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共237 五南圖書公司印行,臺北 2005年發行第二版,更換封面。

200108,《慧琳一切經音義複合詞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執行單位:中正大學,311頁,臺北

200208,《安世高譯經複合詞詞義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執行單位:中正大學,253頁,臺北

200308,《支謙譯經語言之動詞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執行單位:中正大學,226頁,臺北

200509,《佛經語言初探》,共311 橡樹林文化出版公司印行,臺北

200510,《語言學辭典》增訂版,(竺家寧主持修訂),三民書局,368+索引49頁,臺北(原書1989.10與陳新雄、姚榮松、羅肇錦、孔仲溫、吳聖雄同編著)

200611,《五十年來的中國語言學研究1950-2000》,竺家寧主編,學生書局,359頁,臺北

200912,《詞彙之旅》,共221頁,正中書局,臺北。2017.08新修訂版,233

201509,《聲韻之旅》,共442頁,五南圖書公司,臺北。2016.10修訂第二版,436頁。

201603,《語音學之旅》,共402頁,新學林出版社,臺北

201706,《語言風格之旅》,共368頁,新學林出版社,臺北

201801,《漢語語法之旅》,共429頁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臺北

201902,《佛經語言之旅》,新學林出版社,臺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jn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