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風格學參考資料
專著
鄭遠漢《言語風格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張德明《語言風格學》東北師大出版社,1989。(麗文出版社台灣版)
蘇旋等譯《語言風格和風格學論文選譯》科學出版社,1960。
嚴迪昌《文學風格漫說》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
吳功正《文學風格七講》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
詹璧《文心雕龍的風格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黎運漢《漢語風格探索》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程祥徽《語言風格初探》書林出版社,1991。
陳光磊《關於發展漢語統計風格學的獻議》復旦大學出版,1983。
朱任生《杜詩句法舉隅》台北中華書局,1973。
王力《詩詞曲作法講話》(原名:漢語詩律學),洪氏出版社,1974。
霍克斯著、陳永寬譯《結構主義與符號學》南方出版社,1988。
羅蘭巴特《符號學要義》南方出版社,1988。
古添洪《記號詩學》東大圖書公司,1984。
周英雄《結構主義與中國文學》東大圖書公司,1983。
Curtis W.Hayes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Prose and Poetry”in 《Linguistics》,ed. Archibald A.Hill,Voice of America Forum Lectures,1969.
Suzette Haden Elgin”Stylistics”,in 《What is Linguistics》senond Edition,1979.
Michael Cummings,Robert Simmons《The language of Literature—a stylistic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Literature》,1983.
Thomas A. Sebeok,《style in Language》The MIT Press ,1978年第七版.
David Grystal, Derek Davy《Investigating English Style》
James v. Catano《Language, History, Style》Leo Spizer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1988.
期刊
張德明〈試論語言修辭和語言風格〉收入於《修辭學論文集》第二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高明凱〈論語言風格學的內容和任務〉收入於北大編《語言學論叢》第四輯,少海教育出版社,1960。
丁金國〈關於語言風格學的幾個問題〉收入於《河北大學學報》第三期,1984。
邇遙〈文體和風格〉收入於《中國語文》第5期,1967。
黃宏煦〈語體風格學與修辭學〉收入於《修辭學論文集》第一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賈崇柏〈“小二黑結婚”的語言風格〉收入於《修辭與修辭教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老舍〈語言與風格〉收入於《老舍論創作》,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
李熙宗〈“修辭學發凡”與語言風格論〉收入於《“修辭學發凡”與中國修辭學》,復旦大學出版,1983。
李鏡如〈論風格創造〉收入於《固原師專學報》第1期,1983。
王朝聞〈風格的共性與個性〉收入於《新藝術創作論》,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徐青〈談談語言風格〉收入於《語文知識》第10期,1959。
張須〈風格考源〉收入於《中國語文》第11期,1961。
張志公〈辭章學?修辭學?風格學?〉收入於《中國語文》,1961。
張德明〈淺談修辭學和風格學、言語學〉收入於《延邊大學學報》第4期,1978。
譚汝為〈古詩句法例論〉收入於《徐州師院學報》第59期,1989.9。
譚汝為〈A不及B與AB不如~論古典詩歌兩種比較句式的異同〉收入於《天津師大學報》108期,1993.6。
劉禹昌〈香稻碧梧:句法引類及溯源〉收入於《龍門雜誌》1卷1期,1947。
丁成泉〈杜律句法與音節~讀唐詩札記之二〉收入於《華中師院學報》第3期,1981。
文煉〈格律詩語言分析三題〉收入於《上海師大學報》(哲學社科)第41期,1989.9。
朱梅韶〈杜甫七律詩句中虛詞運用之現象〉收入於《中國語言學論文集》,1993.12。
呂福田〈詩論杜詩中對動詞模糊性的運用〉收入於《北方論叢》第73期,1985。
胡懿安〈中國古典詩歌句式淺探〉收入於《語文研究》第3輯,1981.12。
高友工〈中國語言文字對詩歌的影響〉收入於《中外文學》18卷5期,1989.10。
張文軒〈唐詩動賓結構〉收入於《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第51期,1990.1。
張春榮〈詩中否定詞之用法試論〉收入於《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卷3期,1986.3。
李文彬〈變換律語法理論與文學研究〉收入於《中外文學》11卷8期,1983。
曹逢甫〈從主題評論的觀點看唐宋詩的句法與賞析〉(上、下)收入於《中外文學》第17卷1﹑2期,1988。
黃宣範〈從語言學論文學體裁的分析〉收入於《語言學論叢》,黎明出版社,1974。
梅祖麟〈分析杜甫的秋興~試從語言結構入手作文學批評〉收入於《語言學論叢》,黎明出版社,1974。
梅祖麟〈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收入於《語言學論叢》,黎明出版社,1974。
梅祖麟〈文法與詩中的模稜〉收入於《史語所集刊》第39本,1969。
John T. Grinder, Suzette Haden Elgin〈The Application of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to Literary Analysis〉見於《Guide to Transformational Grammer》成文出版社,1976年翻印,原版刊於1973。
李三榮,庾信小園賦第一段的音韻技巧,聲韻論叢第三輯,學生書局
莊雅州,聲韻學與散文鑑賞,聲韻論叢第三輯,學生書局
李三榮,秋聲賦的音韻成就,聲韻論叢第一輯,學生書局
論文
王錦慧《敦煌變文語法研究》師大碩論,1993。
朴成蘭《梁啟超新民叢報體風格之研究》師大碩論,1989。
吳梅芳《杜甫晚年七律作品語言風格研究》成大碩論,1994.1。
周碧香《東籬樂府語言風格研究》中正碩論,1995。
林春玫《古典詩歌中的主題句研究》中正碩論,1992。
張靜宜 1996,05,李賀詩之語言風格研究,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瑞玲《溫庭筠詩之語言風格研究》成大碩論,1993.5。
陳秀貞《余光中詩的語言風格研究》中正碩論,1993.7。
陳逸玫 1996,05,東坡詞語言風格研究,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雪嬰《李賀詩風格之構成與表現》高師大碩論,1990。
趙芳藝《寒山子詩語法研究》東海碩論,1989。
劉芳薇 1995,05,《維摩詰所說經》語言風格研究,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歐陽宜璋《碧巖集的語言風格研究~以構詞法為中心》政大碩論。(圓明出版社)
戴麗霜《北宋以文為詩詩風形成原因及其風格之研究》政大碩論,1991。
羅娓淑《李商隱七言律詩之詞彙風格研究》淡江碩論,1994。
碩論或期末報告題目
- 詩經、楚辭的語言風格
- 詩經的複沓風格
- 風雅頌的語言比較
- 司馬相如賦的語言風格
- 張衡賦的語言風格
- 漢代樂府的語言風格
- 古詩十九首的語言風格
- 孔雀東南飛的語言風格
- 建安七子、竹林七賢詩的語言風格
- 潘岳、陸機(太康詩人)的語言風格(重形式美)
- 陶詩的語言風格12. 吳歌、西曲之語言風格
- 南北朝時代南北詩語言風格的對比研究
- 唐詩的語言風格(初、盛、中、晚的某一作家)
- 韓、柳文語言風格之比較研究
- 詞的語言風格(晚唐、五代、北宋、南宋的某一作家)
- 宋詩的語言風格
- 元曲的語言風格(某一作家)
- 明代散曲的語言風格
- 明代傳奇的語言風格
- 明清小說的語言風格(某一部作品)
- 清代戲曲《長生殿》、《桃花扇》之語言風格
研究的類型
1.個人風格
古代:如司馬相如賦的語言風格、潘岳、陸機詩的語言風格、孔雀東南飛的語言風格、李杜詩語言風格的比較、韓柳散文語言風格的比較、杜甫前後期語言風格的比較、李清照的語言風格研究、洪昇長生殿的語言風格、紅樓夢的語言風格
現代:某一作家的語言風格研究,包括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如朱自清、魯迅、張愛玲、以及台灣作家的作品。
2.時代風格
如漢代樂府的語言風格、古詩十九首的語言風格、建安七子(或竹林七賢)的語言風格、晚唐詩的語言風格、五代詞的語言風格、元明散曲語言風格比較研究、現代詩的走樣句研究
3.體裁風格
包括詩詞、散文、駢文、戲曲各方面。如詩經(或楚辭)的語言風格、中古翻譯文學的語言風格、
4.地域風格
如吳歌西曲的語言風格、南北朝語言風格的對比研究、
以上各類又可以分聲韻風格、詞彙風格、句法風格三方面研究,方法上有分析
法、比較法兩途。
竺家寧語言風格學研究論著目錄 2011.11.16
期刊論文:
1993,01,《詩經.蓼莪》的韻律之美,《國文天地》第8卷第8期,98-102,台北
1993,10,岑參白雪歌的韻律風格,《中國語文》第436期,28-31,臺北
1994,05,語言風格學之觀念與方法,《紀念程旨雲先生百年誕辰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275-298,師範大學國文系所主編,臺灣書店印行,臺北
1994,12,語音分析與唐詩鑑賞,《華文世界》第74期,32-36,臺北
1995,04,詩歌教學與韻律分析,《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51-64,台東師院編印,
1995,06,析論古典詩歌中的韻律,《兩岸暨港新中小學國語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師大,臺北
1996,07,從語言風格學看杜甫的秋興八首,《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65-80,台灣大學出版,臺北
1998,09,《詩經.蓼莪》的韻律之美,《名家論高中國文,續編(上)》275-282,萬卷樓圖書公司出版,台北
2003,05,語言風格學之觀念與方法,《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七卷第三期,揚州,江蘇
2004,01,31,語言風格學之觀念與方法,《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4第一期,第176頁,上海師範大學
2006,12,了解詩歌韻律的一扇窗子──郭芹納《詩律》評介,《中國語文》第594期110-115,台北
2009.12,聽唐詩的交響―由聲韻分析詩歌的音樂性,《聲韻論叢》第16輯,頁25-46,台灣學生書局,臺北。
2010.06,音韻學在文學上的應用,《中國音韻學》頁271-287,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編,江西人民出版社,南昌
學術會議論文
1993,04,《詩經》語言的音韻風格,第11屆全國聲韻學研討會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1993,08,《詩經.魯頌駉》的韻律風格,《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河北師範學院主辦,石家莊
1994,05,語言風格學之觀念與方法,紀念程老夫子旨雲先生百歲冥誕學術研討會論文,師範大學,臺北
1995,04,詩歌教學與韻律分析,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教育部主辦,台東師院承辦
1995,06,析論古典詩歌中的韻律,兩岸暨港新中小學國語文教學國際研討論文,師大,臺北
1996,04,12-14,從語言風格學看杜甫的〈秋興〉八首,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台灣大學,臺北
1996,11,22-24,漢語教學中的韻律分析,華語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CLTA),Philadelphia,美國
1999,05,15-16,論聲韻學知識與文學賞析,第六屆國際暨第十七屆全國聲韻研討會,台灣大學,台北
2008.07.25聽唐詩的交響-由聲韻分析詩歌的音樂性,第二十六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中國聲韻學會與彰化師範大學合辦,7月25日(星期五)09:00在國際會議廳,專題講演(keynote speaker),彰化師範大學。並擔任討論會主持人,以及兩場學術論文之講評,彰化
2008.08.21-25,音韻學在文學上的應用──由聲韻分析詩歌的音樂性,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討論會暨漢語音韻學第十屆國際學術研討會,江西南昌。國科會補助。
2008.8.27-31,音韻學在文學上的應用──由聲韻分析詩歌的音樂性,中國語言學會第十四屆年會,浙江 溫州
2010.10.27―31,論杜甫詩的語言風格, 2010年<東亞人文學會第11屆國際學術大會> 東亞文化之普遍性與特殊性――杜甫誕辰1500周年紀念,大邱大學,韓國(國教班經費補助)
2011.08.23-28晚節漸於詩律細---論杜甫草堂詩的語言特色,文獻與方言研究2011年學術研討會,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