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 01 Wed 2016 17:07
《聲韻之旅》勘誤表
- Feb 07 Fri 2014 14:46
竺家寧的部落格
- Feb 07 Fri 2014 11:17
竺家寧簡歷
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
曾任韓國檀國大學(Dankook University, Korea)客座教授(1982-83)、巴黎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EHESS 1996-97)訪問學者,維也納大學漢學系客座教授(2011),中正大學中文系主任暨中文所所長(2000-2003)、美國IACL理事(member of Executive Bo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005-2007, U.S.A.)。韓國「國語教育學會」(국어교육학회Korean Language Education Society) 2007聘為「海外學術委員」、中華民國聲韻學會理事長(2008-2012)、法鼓人文學院榮譽教授、南開大學2001榮譽客座教授、北京大學2006講座、北大2004聘為榮譽研究員、2004山西大學榮譽客座教授、布拉格查理大學1997、2002講座、1996美國伊利諾大學(外語中心) 講座、法國波爾多大學1997邀請講座、2004日本大東文化大學講座、2007年韓國 首爾 漢陽大學講座、(大陸)中國語言學會2001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中國語言學年鑑》2003編委、湖南師大《古漢語研究》編委、北師大《勵耘學刊》編委、大陸詩經學會名譽會員。著有《四聲等子音系蠡測》等專書二十多部。所著《古今韻會舉要的語音系統》一書,日本駒澤大學譯為日文本發行、1991完成《聲韻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發行,並定為「部編大學用書」,經教育部審查,獲頒發「學術類佳作獎」、1994年獲選為中正大學第一位「傑出學術研究獎」(證書編號001)、2012當選「資深優良教師」由政大頒獎、2012「教學40年資深優良教師」在陽明山中山樓出席教育部表揚大會及總統宴會。前後2012在國外及大陸講學60多次。包含美國伊利諾大學、捷克布拉格查里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2004年獲選入「中國語言學會」評選之《中國現代語言學家傳略》((共收入百年來318位學者))。曾主講聲韻學、訓詁學、語音學、漢語語言學、詞彙學、漢語語法、佛經語言、語言風格學等課程。已故之國學大師嚴學宭先生曾撰文稱道竺家寧的古音構擬,認為建立了嚴格的構擬原則。並稱道竺家寧是「著述最豐的音韻學家」。
- Jul 18 Wed 2012 11:03
竺家寧專書目錄
1972,06,《四聲等子音系蠡測》,(碩士論文,收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十七號,53-178,1973,06),125頁,臺北
1980,11,《九經直音韻母研究》,文史哲出版社,216頁,臺北
- Jul 18 Wed 2012 11:02
竺家寧會議論文目錄
- Jul 18 Wed 2012 10:58
竺家寧期刊論文論著目錄
- Feb 07 Fri 2014 12:01
竺家寧學術演講一覽表
時間 |
地點 |
- Aug 20 Tue 2013 18:41
陳伯元先生逝世週年的追思
- Jul 11 Wed 2012 09:09
從歷史中尋找智慧
近日整理大學時代購買的書本資料,翻出一些陳舊泛黃的絕版書,字裡行間還保留著年輕時代閱讀的註記痕跡。在堆積如山的這批絕版書當中,感受較深刻的是一批歷史書,這是我大一修讀中國通史課老師周培智先生交代的課外讀物,當時就把撲滿裡僅有的財產到書店老老實實的買齊了這些「經典讀物」,也老老實實的在同學們都出去郊遊時,自己閉門做了古老的宅宅,在閱讀中,深深體會了歷史的重要性。歷史就是前人經驗的紀錄,一代一代的經驗,便匯聚成為閃亮的智慧,據說兩千多年前的老子,正是從讀史中獲得了智慧,因而成為偉大的哲人。
大學時代,形影不離的這幾本歷史書,包含了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梁啟超《國史研究六篇》、謬鳳林《中國通史要略》、章學誠《文史通義》。從其中體悟了興亡盛衰的歷史規律,也體會了成、住、壞、空的自然轉換。歷史涵養可以把視野拓展到無窮邈遠,心胸塊壘也就自有不同了,歷史真是一個神奇的世界。由這樣的眼光來檢驗當前的社會,自然能看得更加真切,政客的種種伎倆也就無所遁形了。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有一份宏觀、開闊的歷史觀,那麼當前社會的種種紛擾,應該可以減少,被感情愚弄的善良百姓,也就能夠看清真相,從理性角度來進行衡量、判斷了。所以,從歷史中尋找智慧是每一個現代人都值得一試的工作。
- Jul 09 Mon 2012 18:14
登內雙溪古道記﹙2012年7月5日﹚
內雙溪一帶水量最充沛的就是坪林坑溪,沿途水潭遍佈,水質清澈,氣溫要比市區低三、四度,清風徐來有如天然的冷氣,在暑熱肆虐的七、八月份,這是一個最佳的避暑勝地。沿途除了自然景觀,還有很多的歷史人文遺蹟,到處可以看到石材的斷牆古厝,還有深溝堡壘的種種軍事設施,留下了先民在此活動的痕跡,時代可以追溯到清朝十七至十八世紀之間,包括了探硫的的郁永河、簡大獅的抗日、番婆厝的傳奇等等,都曾在這裡留下痕跡。